贵州侗寨鼓楼导游词

时间:2025-01-08 10:54:41
贵州侗寨鼓楼导游词

贵州侗寨鼓楼导游词

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,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,导游词具有形象、生动、具有感染力的特点。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贵州侗寨鼓楼导游词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贵州侗寨鼓楼导游词1

侗寨鼓楼群分多柱和独柱两类:多柱即四根主柱十二根衬柱;独柱即由一根中柱支撑,直立于鼓楼中央,直伸顶端,底层四根衬柱。不论何种建筑形式,其顶层均置放齐心鼓,故人们称之为鼓楼。鼓楼是由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自行设计,没有图纸,数百根梁、柱、仿的尽寸全凭心中黔算。整体全系木质结构,以杉木凿榷衔接,不用一钉一铆,上下吻合,采用柱杆原理,层层支撑而上。鼓楼造形有三层、五层、七层、九层乃至十余层不等。一般分上、中、下三个部分。

上部为顶尖部,由一根铁柱立于顶盖中央,套上陶瓷宝珠,呈葫芦型,犹如落尖,凌空而立。顶盖多为伞型,有四角、六角、八角形状。中部为层层叠楼,形似宝塔楼身。楼植有四角、六角、八角,每方糖角均为翘角,并雕塑禽兽,神形兼备,校期如生。翘角层层叠叠,重棺而上。从上而下,一层比一层大,极为壮观。植板上绘有龙凤鸟兽、古今人物、花草鱼虫以及侗族生活风俗画,玲拢雅致,五彩绞纷。底部多为正方形,楼四周设有木质长凳,供人歇坐,中间是圆形大火塘。鼓楼建筑独特,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。联合国机构一官员称赞说:"别具一格的侗族鼓楼建筑艺术,不仅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,而且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"。鼓楼是侗寨团结吉祥的象征,兴旺的标志,齐心的表现。

因此,有侗寨即有鼓楼,或以房族修建,或几个姓氏合建。全县共有鼓楼321座。肇兴侗寨的五座鼓楼,最为集中,人们称之为"侗寨鼓楼群";坝寨乡青寨鼓楼是县境内现存历史最久的鼓楼:岩洞乡述洞村的独柱鼓楼,是目前仅发现且保存较完整的奇特鼓楼;肇兴乡纪堂村两座鼓楼,造型最美,1982年2月13日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而且纪堂建楼高师最负盛名,凯里金泉湖八据、八角、十七层、高三十三米的鼓楼和北京中华民族园、上海中华民族大观园的鼓楼,都出自陆文礼等建楼高师之手。鼓楼多建在寨中央,与戏台、歌坪相结合,是集会、议事、文化娱乐的好场所。鼓楼雄伟壮观,裴声中外,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,也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旅游生活中最温馨的一章。它含着深情的微笑,代表着一个民族,屹立在锦秀中华的大地之上。

贵州侗寨鼓楼导游词2

走进侗乡,不论向哪个寨上望去,最先映入眼帘的,就是那个象征民族团结、吉祥兴旺的鼓楼。

鼓楼是侗寨的标志。在侗乡,有寨必有鼓楼。它古朴端庄、雄伟壮观,集宝塔和亭阁的优雅于一身,全部纯杉木结构,不施一钉一铆,顶梁柱拔地凌空,排枋纵横交错,上下吻合,运用杠杆原理,层层支撑而上,牢固而谨严。每层檐口采用我国至今保存不多的古典建筑"人字形斗拱"艺术,数百年不斜不朽。顶部中央多安琉璃葫芦,阳光照射,耀眼生辉;翘角上雕塑的禽兽饰物,神形兼备,栩栩如生;层檐多施彩绘,玲珑雅致,五彩缤纷。其顶层常置一面牛皮大鼓,遇事则由主事击鼓聚众,决策定夺。

侗族的鼓楼,在《北史》卷xx就有侗族先民"依树积木,以居其上,名曰干栏"的记载。《唐书》、《梦广杂著》等古代文献中,均对侗族的鼓楼有较详细的描写,"以巨木埋地作楼,高数丈,歌者夜则缘宿其上。"由此可见,鼓楼史侗家人集会、议事、休息和娱乐的活动场所,是他们喜爱集群社会生活最明显的体现,更清楚地展示了以原始鼓楼文化的情景。

每当夜幕降临,男女老少都爱聚集在鼓楼,吹起芦笙曲,弹起牛腿琴,跳起多耶舞,唱起琵琶歌。他们载歌载舞,欢庆丰收,歌唱美好的新生活。鼓楼成了歌的海洋,洋溢着幸福和欢笑。著名的多声部合唱——"侗族大歌调",就是在这里得以完善和提高,为填补祖国音乐艺术的空白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
这是侗族人民的骄傲,是侗族鼓楼文化的最好见证。我常想,侗族人民为什么对鼓楼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,对建造鼓楼格外热心?不论工程多大,耗资多少,都是侗民自愿捐款、捐料、捐工集体修建。鼓楼建成后,要推选一位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壮年人看护,每天把鼓楼打扫得干干净净。炎炎夏日,将一桶桶清泉水挂在楼柱上,供人们解渴;隆冬岁月,则燃起篝火,使鼓楼里温暖如春。

鼓楼,连着侗家人的心。千百年来,鼓楼作为历史的证人,一直和侗民的命运息息相关,它包含着侗家人的无数辛酸和欢乐。有首侗歌是这样唱的:"鼓楼是村寨的暖和窝,没有鼓楼没处寻欢乐,高高的杉竖起鼓楼架哟,有了聚集的场所有了欢乐的歌……"

我虽是汉人,却生长在侗乡,是鼓楼里的山歌把我养大,自然对鼓楼有着深深的眷恋。无论走到哪里它都在我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,伴随着我的生活,激励我迈步在人生的旅途上……

贵州侗寨鼓楼导游词3

侗寨鼓楼,雄伟壮观,结构严谨,工艺精湛,是侗族建筑技艺的集中体现。外形像个多面体的宝塔。一般高20多米,从1层至顶,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撑。楼心宽阔平整,约10平方米见方,中间用石条砌有大火塘,四周有木栏杆,设有长条木凳,供歇息使用。楼的尖顶处,筑有宝葫芦或千年鹤,象征寨子吉祥平安。楼檐角突出翘起,给人以玲珑雅致,如飞似跃之感。

鼓楼有厅堂式、干栏式、密檐式等多种。无论何种鼓楼,一般都分上、中、下三个部分。上部为顶尖部,用一根长约3米的木柱或铁柱立于顶盖中央,并套上由大到小的5至7颗陶瓷宝珠,使顶尖部成葫芦型,犹如塔尖,凌空而立。顶盖是绚丽多彩的楼顶,多为伞形。顶盖形状有四角、六角或八角。顶盖下斜面的人字格斗拱,像蜂窝百孔窗,其周围木雕像燕窝垒泥点,工艺精巧,造型别致。中部是层层叠楼,形似宝塔楼身。楼檐一般都是六角,亦有简便的四角或复杂的八角。每方檐角均为翘角,层层叠叠,重檐而上。从上而下,一层比一层大。楼身以四根粗大、笔直的长杉木为主柱,从地面直通楼顶,极为壮观。楼内或雕塑,或绘画,鱼虫鸟兽,栩栩如生。

鼓楼由各村寨群众投工献料,集资筹建,由侗族能工巧匠自行设计,自行建造。整个建筑没有图纸,数百上千根梁、枋、柱的`尺寸全凭心中计算。这种能工巧匠遍布侗乡,尤以贵州黎平、从江等地为最多。

鼓楼是侗族人民的标志,也是侗族人民团结的象征。每个侗寨至少有一座鼓楼,有的侗寨多达四五座。过去鼓楼都悬挂牛皮长鼓一面,平时村寨里如有重大事项,即登楼击鼓,召众商议。有的地方发生火灾、匪盗,也击鼓呼救,这样,一寨传一寨,信息很快传到深山远寨,鼓声所及,人们闻声而来。所以,侗族人对鼓楼、长鼓特别喜爱。

侗寨鼓楼为数很多,仅贵州从江、广西三江两县就有220余座;仅广西龙胜平等乡平等村就有11座;而黎平肇兴,一个寨子就有5座雄伟壮观的鼓楼,故被中外游人称为"鼓楼群"。

贵州侗寨鼓楼导游词4

自助徒步旅行是我向往已久的,自从上一次去了贡嘎山就再也没有背着背包出去徒步旅行,这次的滴水潭旅行我们已经筹划了许久,过了两个月脚早就开始痒了,最后定下了五男三女一起同行,可到了该出发的时候天空不做美,下起大雨,本来这次旅行应该取消(我的个人意见曾经被大多数人接受。

由于littlehat的坚持我成了反面教材),因为具我观察从网上的来的天气信息,未来的两天将是有更多的降雨,就这我在去滴水潭的一路上被其他人扁,好可怜呀!:《 (尽管实事证明我是正确的可是还是被……失败!),本来该8:00点出发的,由于上述原因一直到10:00点才在火车站通达饭店门口集合,乘上开往黄果树的汽车,开始了我们的这次旅行!一路上littlehat和同行的两个美女、一个帅哥打牌的声音,让他们的回头率一度增加了n多倍,甚至连窗外的车祸也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。

不过让我可记忆犹新,在路上我遇到了两起车祸,其中一起刚刚发生,车里的人还没有被救出,想想有些害怕,如果我们的车被撞的话……转念一想怕什么,不过是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事罢了!(其实心里在想:"好歹让我吃碗馄饨面嘛!要做也做个饱死鬼嘛!!"注:早晨走的太急,早饭只吃了个自己家里包的粽子,饿!),一路无话,到了黄果树!叫了三辆三轮摩托直奔我们的旅行起点--三棵树,到那里之前我们一直在猜那里是不是有三棵树,还是以前只有三棵树,现在有一片森林?结果我们都错了,那里有几根电线杆,几间房子和一小片森林(可不只三棵树)。我们的起点从一间砖头房开始,老天可真不合作,在乘车的路上下下小毛毛雨,可是到了出发地三棵树,就开始下中雨,还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呢?不过管它呢?你不可能不去呀!况且在"不远的地方"(结果这不远的地方就让我们走了三个多小时)就是滴水潭,不可能放弃。走吧!要紧牙,硬着头皮走吧!(可怜的一群旅行者!),滴水潭在一个峡谷里,谷底是一条河,我们沿着瀑布对面一条人工砌的路,走向瀑布。

这里昨天下过大雨,一路上都是稀的,走了不多久每个人的裤子鞋子都脏了个透,还好我穿的是凉鞋,用从山上流下来的雨水就可以洗干净,所以鞋子没有"太脏",还能看得下去,不过要是在途中没有遇见流水的话,鞋子沾上稀泥,鞋子在进些水,再加上后面沉甸甸的背包,那可够瞧的(其重无比!!),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,我们总算到了滴水潭瀑布的跟前,具体的说应该是它的对面的河边岸上的上面,从那里看瀑布,真是气势磅礴(用稍微通俗点的话讲就是水很大),水声震耳欲聋,由瀑布冲击起来的水雾遮住了整个瀑底,很难让人看清底下的风景,还好在岸边有一片草地,于是我们放下背包,拿了一点吃的(走了三个多小时人人都饿,想一边吃一边欣赏瀑布)往下走,路很滑,水雾很大,每走一步都会有滑倒的危险;每向瀑布走进一步,水雾就大了几分……

到了最后水雾变成了大雨,全身都湿了,本来还想在那儿吃点东西,现在不行啦,干脆往瀑布的正对面走,感受一下瀑布真正的气势。可是这个决定现在看起来是错误的,越是接近瀑布对面,水雾越大,打在脸上呼吸都比较困难,现在不只是衣服湿了,连鞋子也完了,不行了,赶紧撤退,东西也顾不得吃了,狼狈的撤回到上面,到了我们放背包的地方,互相看看"惨不人睹"一个个从头到脚都是湿的,帽子上还不时滴几滴水。

《贵州侗寨鼓楼导游词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