翠鸟教学反思

时间:2024-10-18 09:50:41
翠鸟教学反思

翠鸟教学反思

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,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,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,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翠鸟教学反思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翠鸟教学反思1

《翠鸟》是一篇精读课文,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、活动和居住的特点,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。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,抓住颜色鲜艳,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,写了翠鸟的爪子、羽毛、眼睛和嘴;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,抓住“一动不动”地“等待”,“贴着水面疾飞”,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,以及“我”在老渔翁的启示下,体会到喜爱翠鸟,应该把它们当作朋友。文章短小精悍,词句优美,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好素材。

一、以读促悟。

小学语文教材语句丰富生动,词义变化多端,不乏诗情画意。教学时,应根据课文的需要,适时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,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,指导学生主动去发现语言美,细细去品味语言美,自觉接受形象美的教育。

我执教《翠鸟》一课时,先让学生自读课文,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,想想它美在何处,并让学生把优美的句子读出来,结合课文中翠鸟的图片体会到书本上的句子用词优美,准确、精致地刻画了翠鸟羽毛的色彩和花纹的美丽,运用了比喻的手法,描写生动具体,使翠鸟显得更加活泼可爱。通过这样的教学,学生亲身体味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、句子的优美形象,进而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。

二、以画见悟。

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,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。于是,我设计了师生画翠鸟的教学环节。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。画翠鸟是手段,按顺序、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。让学生画翠鸟、描述翠鸟,有着积极的意义: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,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;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擅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,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;三是训练说的能力。

在教学翠鸟等鱼、捕鱼的部分,我以“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翠鸟的机灵、敏捷读出来”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。读的过程中以“听你读,我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?”、“鱼儿跑走了”等语句鼓励学生再练读。同学们通过练读,体会到“清脆”、“疾飞”、“一眨眼”、“轻轻地停”、“一动不动”、“蹬”、“叼”、“刹那间”应该如何变化读。再进行比赛读,激发学生读的兴趣。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,引导学生读中感悟。

三、以情说理。

爱心是人天生应该俱备的,学生心中更是充满了爱。本组的主题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,因此,在课文结束时,我故意问学生:“这么可爱的翠鸟你想不想拥有。”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:“不想。”“怎么不喜欢?”“不是,是因为太爱,不能让它失去自由。”还有同学倡议大家关爱鸟类,可见关爱小动物已经成为他们的共识。

本课教学还存在不足之处:

1、在引导学生读的时候不够深入,学生并没有真正的走进课文,走进文本,教师不由自主地总把思路强加在孩子们身上。

2、在从教的过程中缺少教学机智,在这方面还要努力继续学习。

翠鸟教学反思2

《翠鸟》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翠鸟的外形、活动和居住的特点,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。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,抓住颜色鲜艳,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,写了翠鸟的爪子、羽毛、眼睛和嘴;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,抓住“贴”、“一眨眼”、“注视”、“蹬”、“叼”、“刹那间”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。在教学中,要让学生明白动物也应该自由自在的生活。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,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。于是,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课文介绍插图中翠鸟的外形的教学环节。

安排自由朗读,图文对照读,抓住翠鸟颜色读,在读中感悟。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,可以读得稍慢,轻柔;,让学生准确地理解了外形描写这部分,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;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,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;我还训练说的能力,按顺序、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。课堂上我提问学生:“我发现同学们特别喜欢翠鸟,你最喜欢它什么呀?”当学生说道羽毛鲜艳时,我又问“谁还喜欢它羽毛颜色?你还能换个词形容形容吗?”学生有的说“好看”、有的说“漂亮”、有的说“五颜六色”、有的说“色彩斑斓”、有的说“五光十色”、有的说“光彩夺目”……

我又说:“你们的词汇真丰富。那书中用的是哪个词?(板书:羽毛鲜艳)这么多词,作者为什么要用鲜艳呢?”这一环节的设置,不仅使学生知道哪些词可以形容翠鸟羽毛颜色的漂亮,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积累了词语,而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。在发散中,注重比较,寻求最佳。。

在教学翠鸟等鱼、捕鱼的部分,我以“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翠鸟的机灵、敏捷读出来”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。读的过程中以“听你读,我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?”、“鱼儿跑走了”等语句鼓励学生再练读。同学们通过练读,体会到“清脆”、“疾飞”、“一眨眼”、“轻轻地停”、“一动不动”、“蹬”、“叼”、“刹那间”应该如何变化读。再进行比赛读,激发学生读的兴趣。在课堂教学中,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,使学生在读中感悟,在读中加深理解。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,引导学生读中感悟。

指导朗读,采取范读、引读等多种形式,朗读和议论、理解相结合,在读中感悟。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,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,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,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就能绘声绘色、津津有味地朗读,课堂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爱心是人天生应该具备的,学生心中更是充满了爱。本组的主题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,因此,在课文结束时,我故意问学生:“这么可爱的翠鸟你想不想拥有。”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:“不想”“怎么不喜欢?”“不是,是因为太爱,不能让它失去自由。”多好的孩子,关爱小动物已经成为他们的共识。。

总之,学生在很愉快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。

翠鸟教学反思3

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《翠鸟》是一篇精读课文,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、活动和居住的特点,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。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,抓住颜色鲜艳,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,写了翠鸟的爪子、羽毛、眼睛和嘴;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,抓住"一动不动"地"等待","贴着水面疾飞",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,以及“我”在老渔翁的启示下,体会到喜爱翠鸟,应该把它们当作朋友。文章短小精悍,词句优美,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好素材。回顾整堂教学,能做到从以下三点入手:

一、以读为主,品味情感 。

以读为主,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。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读得真情流淌,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重点词、关键句,读读、议议、品品,让学生在品中感悟,在品中积蓄情感,与作者产生共鸣。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,巧用朗读的形式和语气,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。在教学翠鸟的外形特点时,我以"你们喜欢翠鸟吗?但我听同学们的朗读 ……此处隐藏7549个字……

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很重视读书。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感悟和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,然后通过模仿或重组的训练加以运用,从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。这种“读书──感悟──积累──运用”的有序设计,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层层深人,富有实效。其中“感悟”是关键环节,它是读的目的,又是积累和运用的基础。在教学中,重视引导学生对语文文字的感悟。如《翠鸟》一课中,让学生交流、讨论:课文有哪些描写值得我们学习?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。从而品味课文用词的精当、描写的生动形象。但从效果看,学生找出了文中精彩的描写,但由于忽略了对“课文有哪些描写值得我们学习”的探究,因而学生对句子的感悟层面较浅。由于感受不深,朗读时情感表达显得不够充分。

【学生活动方面】

摆正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。精练巧妙的设问,紧密有致的课堂组织,使得学生在课上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听说读写议等活动,语文实践能力得到培养。如《翠鸟》一课中,让学生动手画图,通过还原图形检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;让学生扮演自然博物馆讲解员,通过语言重组和表达训练,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,凸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能。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朗读更生动、表达更准确、想象更丰富、思维更活跃。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,旨在生生互动中多元收集信息,但如何使小组学习不流于形式,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组织,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内均有表达机会,并挖掘学生差异资源,在优差生互动中相互促进、相互影响,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。

【教师技能方面】

善于运用表扬、鼓励方法来激励学生,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参与氛围,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。并能较好地控制教学进程。注重对学生潜能的挖掘,学生的聪明和智慧被老师激活、在教学中形成一个个不小的高潮,使课堂充满了活力。美中不足的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有时未能及时回授,例如《翠鸟》一课中学生质疑:作者描写翠鸟的外形为什么先写爪子?问得精彩!可惜老师始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,放弃了一个激活学生思维、学习写作技巧的好时机。开放性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具备灵活机智的教学应变能力,开放性的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每一位具有进取心的教育者都会认识到提高自身教学素质、培养良好教学技能的重要性。

翠鸟教学反思13

“如果你是一只翠鸟,你觉得你什么样?”一个“你”字的发问,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对形象的猜测。和独特的情感体验,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。

一个“你”字的发问,引导学生进入了作品的情境。

产生了换位移情的功效。随着对文字的感悟,丰富了教材的内涵。

二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,鼓励学生多元解读。

语文科学的独立之处在于它不象教学,有一个标准答案。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丰富的,对每个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的深度、广度是不同的,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,所以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。学完《翠鸟》一课后,学生可以有多种体会,如认为翠鸟可爱,要爱护翠鸟,自己要努力学习,快长本领,去研究翠鸟……在课尾我设计了一个富有艺术性的环节:“此时,你对想捉翠鸟的想法有什么看法?如果你是翠鸟,你想对那些想捉你的人说些什么?再次换位思考,使学生的情感由感性(对翠鸟的喜爱)到理性(爱护益鸟,保护大自然的升华,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。

翠鸟教学反思14

《翠鸟》是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,它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湖边的小鸟,翠鸟。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,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。

这篇文章,我用了两课时的时间进行完。从自己的授课体会看,总体感觉还可以。

一、让学生充分地读是上好阅读课的关键

讲述本篇课文时,我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,可以说几乎每个学生都最少读了3遍课文。由于读的充分,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很到位。因此,课文中的许多重点、难点都是学生通过读来理解的。

二、图文结合是学生理解课文的润滑剂

翠鸟是一种我们没有亲眼见过的一种鸟,因此如果孤立地从课文内容入手来理解课文,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过于抽象。如:橄榄色、赤褐色、翠绿色……光是这些颜色也能把孩子们搞得云里雾里。可是巧妙地与插图结合,则学生们一目了然。尤其在理解“翠鸟蹬开苇秆,像箭一样飞过去……”时,同学们看了插图中翠鸟飞行的样子,很自然就理解了作者为什么会说此时的翠鸟像箭。

三、当让授课当中也存在着不少遗憾之处

1、有感情朗读不够到位

虽然授课中给予了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,但是在学生们理解了文中的感情之后,我并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。其实不但是本节课,在其他课文的学习中也存在这样的不足,因此导致了我班学生的朗读水平普遍不高。

2、积累没有纳入授课内容中

这篇文章中对翠鸟的外形、动作的描写都很美,很巧妙,运用了拟人、比喻、对比等多种方式,因此在备课中我设计了积累这一环节,可是由于时间原因,为了顺利将课文进行完,授课时就将这一环节删除了,因此让整节课总感觉到缺少点什么。

翠鸟教学反思15

前段时间我给孩子们上人教版三年级(下)第五课《翠鸟》的第二课时,主要是复习前三段,继续完成4,5两段。

师:从最后两段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?

生:从第四段的第一句:“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。”正是因为作者喜欢翠鸟,所以想捉来饲养。

师:那我们可不可以捉来饲养呢?

生(齐):不可以。

师:为什么?

于是,孩子们讲了好多的理由,从翠鸟的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做了回答,当然也运用了课文中老渔翁的话。

但就在这是,一位学生站起来了,说:“老师,我认为翠鸟不是来和我们做朋友的,而是到这里来捉鱼的。”

师:看来,你和老渔翁的想法不同了。你的想法是很实际,但光实际还不够,还得看看它是否有创意。允许你保留自己的意见。”

生:老师,翠鸟也是来捉鱼的,老渔翁也是来捉鱼的,如果大家把翠鸟捉走了,那对于老渔翁来说是件好事啊,他就没有其他人和他竞争了,但是为什么老渔翁还要保护翠鸟,叫大家不要去捉呢?

生:我知道。这样从另一角度体现了老渔翁也很喜欢翠鸟,而且体现了老渔翁的心灵很美。所以我们要保护翠鸟,和它做朋友,要向老渔翁学习。

师:(问第一位小朋友)你现在还认为翠鸟不是来和我们做朋友的吗?

生:不是了,翠鸟是来和我们做朋友的,我也更加喜欢翠鸟了。

师:是啊,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,只有这样,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!

[反思]其实这两位同学的回答,都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,两位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,而且说实话,非常的好,这两个问题,其实从某一方面来说已经把课文内容升华了。他们走进了文本,同时又从文本中跳了出来,提出了疑问,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,最后联系到了我们的生活实际。这也正是课程标准所要求实现的,把语文学习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。应该说,这堂课我自己的收获也是不少的,所以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份快乐!

《翠鸟教学反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